或許理科太太諮商筆記的事件對社會最大的收穫是釐清專業和私人經驗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近理科太太賣諮商筆記引起沸沸揚揚的討論,許多心理專業人員也跳出來表達意見,到目前為止大多是負面的看法,因為擔憂會誤導大眾對心理會談的了解。
這件事我仔細思考後發現其實有很多面向(就像世界上大部分的事情一樣)。首先,一個人能不能以他的經驗來獲利?我個人持肯定的態度,就像現在市面上很多心靈成長的書籍都是基於作者的經驗書寫而成,或在職場上公司顧問以多年專業經驗累積而成的智慧收取費用。即使理科太太這件事有所爭議,有件事我覺得她有說對,就是目前自費心理會談對一般人來說是不小的負擔,大部分費用落在一小時一千五到兩千五中間,如果理科太太的經驗能對想要自我成長的人有所幫助,而且費用是可負擔的,這其實是件好事。
另外,在心理層面,經驗的分享有很高的價值,就像心理團體中成員以各自的私人經歷作為互相幫助和療癒的媒介,這是團體之所以有效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我相信理科太太會想要這樣做,有一部分也是希望自己的經驗可以幫助他人,我也相信她的分享是有價值的。今天如果理科太太不是以課程的方式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我相信爭議就不會那麼大。
爭議的最大關鍵在於理科太太的筆記,或是「教導」,可能被誤以為可以取代心理專業的會談。或許一般民眾在這次事件最大的收穫就是更清楚的區辨私人經驗和心理專業。心理師法之所以必要是因為規範不明確時,心理專業的品質就看各心理師的良心和態度來決定,但一般民眾無法知道怎麼判別,因此有時造成負面的結果。理想上,心理師證照,不管是臨床心理師或諮商心理師,代表的是這位心理師在專業上有一定的水準,希望能大幅降低個案白花錢,甚至受到傷害的機率。從這個角度,理科太太的筆記當然無法替代心理專業,內容表達的方式也不應該讓民眾誤以為這是專業的心理治療方法。
心理專業人員之所以很有反應,除了有人以為會影響到這群人的生計外,對認真的心理師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知道心理治療或諮商可以力量強大,而這強大的力量可以翻轉人的觀點,或是找到心靈的活力,但如果被誤用,或是沒有謹慎的使用,是會造成創傷。這是專業的重要性,也是我們經歷這麼多的學業要求以及不斷精進自己的原因。
話說回來,理科太太的筆記到底值不值得買?我想更重要的問題是你買了要怎麼使用。如果買了是想窺視理科太太在關起門來的祕密空間中做的事情,當然就
是娛樂效果,那就看看就好。如果是真的想運用理科太太的經驗來幫助自己,有幾件事要放在心中。第一是理科太太說的只是她自己的私人經驗,沒有比這個多,也沒有比這個少,就是她的私人經驗。讀者不用將理科太太在心理知識上視為是多厲害的人,如果對書中的內容很有共鳴,就好好的去感受;如果有她自己使用過的方式,讀者想去試試,也很好,但就是知道這只是觀點之一,不要因為自己的經驗和她描述的相同或不同就覺得是多大條的事情,最重要的都是回到自己的經驗。
第二,如果理科太太建議的方式你用一般常識判斷覺得怪怪的,那就去問問其他人的想法,不要因為她是理科太太就違背自己的判斷,覺得她應該比自己知道更多所以一定是對的。
第三,如果你評估自己的心理困境已經相當影響你的生活,例如長期睡不好,或是造成工作的問題,或是心情長期低落,除了看看理科太太的經驗,還是建議你去找個有證照的心理師,自己評估這個心理師是否能成為好的陪伴者。
除了資訊提供者要負起責任,資訊使用者也不能一味的盲目接受或相信獲得的知識,而是要思考怎麼運用,並且同時信任自己的判斷又保持相當的開放度。
世界是安定的會不會只是假象?當真實的世界發生一件又一件令我們不安的事情,還有甚麼是可以穩定自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現在的日子似乎充滿了不確定感。我剛剛在寫紀錄,突然接到一個訊息,告知我目前在進行,而且已經拖很久,滿心期待將要完成的事情要緊急暫緩,這樣的暫緩是之前完全沒有預料到的。我有點驚嚇的趕快處理後,回到還沒寫完的紀錄,但整個腦袋頓時當機,就像地震把一條路震斷,產生上下的落差,車子無法過去。
剛過雙十連假,蔡英文總統發表國慶演說,對岸的反應一貫的威脅;前參謀總長接受專訪,說對岸犯台只是時間問題;烏克蘭又被俄國攻擊,然後今天股市下殺五百多點。我記得上次台海危機有這樣的程度是我還在國外時,當時我父親還準備一筆錢,告訴我如果發生了甚麼事情就不要回來。我當時沒有像他那麼緊張,畢竟對岸要統一我們是從小聽到大的,但這次我覺得不太一樣,世界越來越分裂,四面八方的訊息不斷告訴我們對岸可能來真的。
我的小兒子說他想當軍人,要考中正預校,在這種動盪的時刻,如果戰爭不是會不會發生,而是甚麼時候發生的問題,我要怎麼思考我小兒子的決定?不安定感已經從上一代,感染到我這一代,又延續到下一代。
可能有人聽過這樣的說法,就是我們每個人內在都有個小宇宙,而這個小宇宙
跟外面的大宇宙是相呼應的(剛剛地震又晃了一下。天啊!今天是怎麼回事?)。當大宇宙不安定時,小宇宙也會跟著受到影響,反之亦然(當然大宇宙的力量遠超過我們可以控制的範圍,所以影響力也會更立即和強烈)。我們平常汲汲營營,努力得到溫飽,可能很少用這樣的觀點想,但真的用整個世界,甚至宇宙的觀點來看,我們只是在這些無法控制的變動中努力找到自己這個小小的個體活下去的可能,而當世界出現足以毀滅這個地球的力量後(尤其是核彈發明之後),每個誕生到世界的生命對人生可以安穩度過的期待就已經受到相當的破壞,但這樣的不安不一定會浮現在腦海中,它已經變得像空氣一樣,不受注意卻又無所不在。
所以,原來我們每個人都是在這樣的不安下努力的活著。
我很喜歡聖經中的傳道書,裡面最常出現的一個字就是meaningless,也就是沒有意義。如果你讀傳道書,會覺得裡面有些東西是鬼打牆的,就是明明說甚麼都沒有意義,但又會說甚麼是要好好珍惜的。例如要跟伴侶快活度日,要認真不歇息的撒種,或是智慧有很大的力量等等。我在想,當世界處於有可能被毀滅的危機下,很多事情都會變得沒有意義,例如股市還有意義嗎?或是今天要上班還有意義嗎?或是外面那盆花還要
不要澆水?而這樣的無意義只能引向沒有底限的空洞?還是在所有事物都可能毀滅的前提下也還有引向豐富的可能?
如果明天就世界末日,你會做甚麼?我想有些人就去為非作歹,就像電視上我們有時看到的暴亂,商店的搶劫。但也有些人會做不同的決定:已故蘋果的執行長賈伯斯說如果面對困難的抉擇,他就會想如果明天他就要死去,今天他會選擇甚麼。據說,他就是這樣找到他的太太,那位自始至終都包容和支持他的太太。而這兩種不同的方向,似乎顯現出不同的內在樣貌。我想你知道我在說的是甚麼。
毀滅或死亡讓我們知道事情有終點,那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無一倖免,就像照妖鏡一樣,照出每個人到底在乎的是甚麼,照出我們有沒有夢想,意義放在哪裡,或是照出我們面對不可知的慌張。
我想起精神分析學界的大師D. W. Winnicot,在過世前的自傳,他最後寫了一段祈禱詞:May I be alive when I die。甚麼意思?就是他希望在面對死亡時,能夠活生生、豐富的去經驗。
深吸一口氣…..
如果我們真的甚麼都沒有,至少我們還有自己的呼吸。
孩子在多年之後,而且要很多年之後,或許在某個時刻,才驚覺原來父母已經在限制下做最大的努力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我們生下來就知道當父母是怎麼一回事,人類大概很快就滅絕了,因為當父母真的要經歷很多鳥事,用一般成本效益的概念來算,當父母怎麼算都不是一個腦袋正常的人會做的事。
有一次見到一位社工朋友,她的工作就是用各種方法幫助被父母不當對待的孩子,這個工作當然是不容易,而我剛被家裡的孩子弄到懷疑人生,就跟她說這些孩子要很久很久以後才知道自己有多幸運(我還強調很久很久),結果這個社工朋友眼淚就掉下來,害得我也跟著掉眼淚。那個眼淚包含的是在為孩子努力的大人心中的糾結,不管是身為兒童社工的她,還是身為母親的我。
在帶父母團體時,有時我會用角色扮演幫助父母了解親子關係中發生甚麼事情,還有嘗試不同的因應方式。我總是很鼓勵父母扮演小孩,也的確很多父母結束後大呼身心舒暢,甚至有人不想回去當父母。為什麼?因為在孩子的角色我們可以不講道理或為所欲為,不用負擔責任,可以講一句「不要」,然後甩頭就走。我們大人也想要這樣啊!但回到現實,我們都知道我們之所以被稱為大人或父母,是因為我們需要承擔孩子無法理解的責任,無法無理取鬧。
手機的使用是現在許多家庭的衝突點,我家也不例外。一次我國中的小兒子跟我吵他的手機時間太少,沒有哥哥多,越吵就扯得越來越遠,越來越模糊。最後他鬧說他覺得二十四小時被監控,被誰?被他的爸媽,就是我和先生。他就說要去警察局問監控別人有沒有刑責(我已經在心裡笑到有點不行)。我說好,他可以去問警察,他說要我跟他去(更好笑了,到底氣壯不壯?還要他控告的媽媽幫他撐腰)。我當然說如果他覺得這個很
重要,是他想知道的,他要自己去(我想的是我才不要跟你淌這個渾水,真的去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但是我知道如果你去,警察杯杯會好好照顧你)。
更好笑的是當弟弟在說哥哥也怎麼樣怎麼樣做不好,並且舉出一連串的證據時,在另一邊哥哥也說了一大串的事情控訴我們偏愛弟弟。不管我和先生千方百計用各種方法說明,他們對這件事的態度始終如一,真的是父母難為。哥哥說想要找弟弟一一列舉事證,原來我不是很認同,覺得只是兩人吵起來,但後來我有點想通了。弟弟對我們的抱怨其實是他要讓哥哥聽到的,他知道我們沒有偏心,但的確我們比較信任自制力高的哥哥,可是哪有完美的人,哥哥總有被他抓到做不好的時候。但弟弟還不知道的是當他掀別人的底時,沒有注意到自己的屁股比對方更光。 而哥哥呢?有時弟弟無理取鬧,哥哥聽到也非常不爽,很想數落弟弟討個公道,更覺得父母辦事不力,無法控制家裡這個不定時炸彈。我們為了不要讓事情炸開,都跟哥哥說他這時要做的是好好照顧自己,去其他地方做他想做的事情等等,不要繼續跟弟弟纏鬥。但久了,我注意到哥哥被我們制止,默默離開的表情,而且我相信在我注意到之前,他已經忍受這樣的處理方式很久了。哥哥一直都是比較壓抑的孩子,但如果我是他,要衝出口的憤怒一直被擋下來,我也會覺得不公平。他需要的是讓弟弟知道他的不滿。
所以我決定讓他們好好吵一架。我們選了個時間,講好規則,我和先生都在,兩人坐遠一點(這樣真的打起來我們才有機會阻止),然後就說平常他們對我們抱怨對方怎麼樣怎麼樣,其實真的該直接
跟對方講。沒有原先想像的一炸即開,一個孩子有點怯生生地開始抱怨,另一個當然馬上反擊,越講越大聲,但很快張力又下來了,因為發現對方講的也有道理,也發現攻擊對方會被對方用更多事情攻擊回來。
這樣一來一往,兩個孩子講完了,兩人都比較好了,箭頭還是要指向父母,說我們不公平。我先生聽他們說完,口氣乾脆地說:對!爸爸承認我不公平,因為你們本來就不同,我們需要考慮甚麼方式對你們最好而用不同的方式對待你們。這次的吵架就結束在這裡。
孩子們服氣了嗎?我不清楚,因為之後兩人的時間越錯越開,衝突的機會大幅減少,而先生那番言論是否能說服他們?我也不知道,但之後的確就比較少聽他們說我們偏心。
公平一直是家裡很重要的議題,但有時公平是一個假議題,因為不可能有完美的公平:孩子的氣質、需求、盲點都不同,年紀也不同,怎麼可能有絕對的公平,而很多父母就卡在這個痛苦中,不管怎麼努力,還是會被孩子質疑。父母當然需要誠實的面對自己是否偏心,尤其上一代重男輕女、傳承香火和光耀門楣的傳統觀念非常普遍,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父母無意間也會接收這樣的觀念,除非父母有意識的覺察這件事並做出調整。但如果捫心自問,對孩子的愛都一樣,那就接受不管多麼努力,總是無法被孩子理解的感受。
人生的奧祕就是:孩子在多年之後,而且要很多年之後,或許在某個面對自己的孩子或是聽別人故事的時刻,才驚覺原來父母已經在限制下做最大的努力了。
失去後能夠重生的秘密,就是:真的已經終止的事情可以有個終止,才有繼續前進的可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近舉世矚目的焦點之一是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國葬。當然這件事情可以衍伸出不同的嚴肅議題,包括君主體制的價值、對一個人的神化等等,但回到這位女性和她心心念念的英國人民之間,我看到的是這個過程所展現出極致的道別藝術:繁複、精準,但又處處可以感受到潛藏的深刻情緒,強大支撐起表面這些繁文縟節的意義。如果不是這位女性和她跟英國間深厚的情感,這些禮節大概看起來就會荒謬又可笑。
移靈、皇室守靈、瞻仰遺容、每分鐘敲出的鐘聲、移除皇冠和權杖、風笛道別、斷杖、下葬等等,整個過程花費許多時間。看著這一幕幕,我在想這每件事和女王、她的家庭和人民的關係,然後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告別需要時間,執行告別儀式需要時間,內心的接受和調整也需要時間。
儀式是用象徵性的動作展現富含情感卻又無法言說的意義,連結一群人相同的感受。例如斷杖儀式,很清楚那根杖絕對不是平常在使用的杖,是專門為這個儀式準備的,還特別在折斷的兩邊加以處理,確保在需要的時候可以順利折斷。如果這時聚焦在這根杖的虛假,的
確有很可以說的(然後就會出現很好笑的畫面,例如當場要折折不斷,或是要用鋸子才能鋸斷真正在使用的杖)。但如果從女王和負責她生活的宮務大臣間的情誼來看,這個斷杖儀式就很有感覺:主僕間的互相依賴在主人離開時就此終止,在僕人的心中留下一個空缺,是他需要重新理解和定位的,而這會花比儀式更久的時間。這個儀式讓我們想到的不只是這個特定的關係,還會想到所有好的主僕關係:主人信任下屬,下屬對主人忠心。這樣的終止其實是令人感傷的。
但,真的已經終止的事情可以有個終止,才有繼續前進的可能。
在心理會談中離別一直是非常沉重又重要的議題,許多人不知道怎麼跟生命中重要的人道別,不管是父母、親密伴侶或孩子。因為不知道如何忍受連綿而來的揪心,常常不是逃避就是崩潰,卡在一個沒有好好道別的關係數年是常見的事。當無法為曾經強烈的關係在心裡或人生中找到一個安放的位置時,後續的效應常常就是持續又無法言說的悶痛感,或是無法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或是無法以一個夠完整的狀態進入下一段關係。
我看著英國女王長達數天的道別過程,每一個步驟都會引起很多心情,整個國家就是好好沉浸在悲傷中,而且是大家一起。悲傷,但不孤單,我覺得這是好好道別的條件,也是會談中我們努力做的:讓個案能好好的經歷悲傷,但不是孤單的去面對。
話說回來,我總是相信人為自己做的決定是當下最美好的,如果無法充分經歷悲傷的過程,有時逃避或淡化,或許那也是這個人當下最好的狀態,因為沒人喜歡崩潰,讓生活陷入混亂。當下沒辦法就是沒辦法,逼也沒用,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把悲傷先放一邊,沒有否認,沒有忘記,只是告訴自己現在還無法處理,等待未來適當的時機,再好好面對。告別是需要時間的。
離別很痛苦,但我總覺得那是上天給人珍貴的禮物。離別增添人生許多份量,引發很多思考,新觀點可以浮現,就像一杯很苦的酒,真的好好品嚐,會出現意料之外的後勁。
風笛聲中,女王靈柩緩緩下葬,好像她的靈魂就此離開肉身,隨著笛聲遠颺,為生者和亡者,結束一場好好的道別。
Copyright © 2022 Eyemirror Psychotherapy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 by 網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