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後能夠重生的秘密,就是:真的已經終止的事情可以有個終止,才有繼續前進的可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近舉世矚目的焦點之一是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國葬。當然這件事情可以衍伸出不同的嚴肅議題,包括君主體制的價值、對一個人的神化等等,但回到這位女性和她心心念念的英國人民之間,我看到的是這個過程所展現出極致的道別藝術:繁複、精準,但又處處可以感受到潛藏的深刻情緒,強大支撐起表面這些繁文縟節的意義。如果不是這位女性和她跟英國間深厚的情感,這些禮節大概看起來就會荒謬又可笑。
移靈、皇室守靈、瞻仰遺容、每分鐘敲出的鐘聲、移除皇冠和權杖、風笛道別、斷杖、下葬等等,整個過程花費許多時間。看著這一幕幕,我在想這每件事和女王、她的家庭和人民的關係,然後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告別需要時間,執行告別儀式需要時間,內心的接受和調整也需要時間。
儀式是用象徵性的動作展現富含情感卻又無法言說的意義,連結一群人相同的感受。例如斷杖儀式,很清楚那根杖絕對不是平常在使用的杖,是專門為這個儀式準備的,還特別在折斷的兩邊加以處理,確保在需要的時候可以順利折斷。如果這時聚焦在這根杖的虛假,的
確有很可以說的(然後就會出現很好笑的畫面,例如當場要折折不斷,或是要用鋸子才能鋸斷真正在使用的杖)。但如果從女王和負責她生活的宮務大臣間的情誼來看,這個斷杖儀式就很有感覺:主僕間的互相依賴在主人離開時就此終止,在僕人的心中留下一個空缺,是他需要重新理解和定位的,而這會花比儀式更久的時間。這個儀式讓我們想到的不只是這個特定的關係,還會想到所有好的主僕關係:主人信任下屬,下屬對主人忠心。這樣的終止其實是令人感傷的。
但,真的已經終止的事情可以有個終止,才有繼續前進的可能。
在心理會談中離別一直是非常沉重又重要的議題,許多人不知道怎麼跟生命中重要的人道別,不管是父母、親密伴侶或孩子。因為不知道如何忍受連綿而來的揪心,常常不是逃避就是崩潰,卡在一個沒有好好道別的關係數年是常見的事。當無法為曾經強烈的關係在心裡或人生中找到一個安放的位置時,後續的效應常常就是持續又無法言說的悶痛感,或是無法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或是無法以一個夠完整的狀態進入下一段關係。
我看著英國女王長達數天的道別過程,每一個步驟都會引起很多心情,整個國家就是好好沉浸在悲傷中,而且是大家一起。悲傷,但不孤單,我覺得這是好好道別的條件,也是會談中我們努力做的:讓個案能好好的經歷悲傷,但不是孤單的去面對。
話說回來,我總是相信人為自己做的決定是當下最美好的,如果無法充分經歷悲傷的過程,有時逃避或淡化,或許那也是這個人當下最好的狀態,因為沒人喜歡崩潰,讓生活陷入混亂。當下沒辦法就是沒辦法,逼也沒用,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把悲傷先放一邊,沒有否認,沒有忘記,只是告訴自己現在還無法處理,等待未來適當的時機,再好好面對。告別是需要時間的。
離別很痛苦,但我總覺得那是上天給人珍貴的禮物。離別增添人生許多份量,引發很多思考,新觀點可以浮現,就像一杯很苦的酒,真的好好品嚐,會出現意料之外的後勁。
風笛聲中,女王靈柩緩緩下葬,好像她的靈魂就此離開肉身,隨著笛聲遠颺,為生者和亡者,結束一場好好的道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