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原諒是勉強不來的,受傷的人需要有個療癒的過程,讓傷口慢慢好轉,才會浮現真正能夠和解的原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寫這個題目已經很久了,每次想到原諒這兩個字,我就嘆一口氣。在強調正向和放下的文化和世代中,原諒好像是心理受傷的人必要做的清單之一:要原諒當時不懂事的父母,要原諒因為工作壓力而爆粗口的先生,要原諒過去霸凌自己的同學等等。如果無法原諒,好像這些人的品格就不夠高尚。這是我在心理會談現場常看到的,就是個案明明覺得非常難過,還要糾結自己無法原諒當初傷害他的人。
我其實相信原諒的力量。原諒真的會改變世界,會讓原本對立的兩方和解,會讓痛苦了多年的內心得到釋放。在療癒的過程中,個案很辛苦地走了一大段路,當他們開始可以原諒加害者時,我知道個案的療癒已經到相對完整的狀態。
只是,關鍵是:原諒是勉強不來的。真正的原諒,真正可以解鎖人生的原諒是自然浮現的,也就是個案在經歷創傷,碰觸矛盾又複雜的心情,感受自己有權利表達,經驗自己的力量,重新找回自我重要性的過程中,慢慢沉積出一些智慧之後的自然結果。真正可以原諒的人在想到過去的創傷時會有種內心變大了,可以容納自己和對方的平靜感,知道每個人都有難處,但不會因此淡化曾受過的傷,反而是承認過去自己真的很痛苦,對方真的很過分,同時可以用更高和更廣的人性角度來看,看到自己,也看到對方。
我相信大家都常看到勸世文,說不原諒就是不放過自己,放下了就海闊天空等等。但大家有沒有想過受傷的人是有權利生氣,甚至憤恨的?有誰覺得自己應該被欺負?有誰覺得自己應該被貶低?我有時想想都會生氣,以原諒之名其實是在否定個案的感受。我常常跟個案說:「沒有道理你一定要原諒你的父
母。」然後個案就很懷疑地看著我,說:「原諒父母不是應該的嗎?」我不是說不應該原諒父母,我想做的是拿掉把個案感受壓扁的強制性,因為我相信好好的生氣之後才能好好地找回愛。
當原諒變成美德時,就無法讓受創的人用自己的速度走需要的歷程,慢慢去經驗轉化,讓想要原諒對方的感覺自然發生。如果原諒可以很方便廉價的出現,那個案過去受的傷是白受的嗎?那些揪心痛苦的夜晚,那些噩夢,那些不時就跳出來的焦慮恐懼,就可以這樣輕鬆的一筆帶過嗎?以原諒之名。
那為什麼要求受害者原諒在這個文化中是這樣的盛行?我猜可以從造成傷害的人和旁邊知悉或陪伴的人來談。對前者來說,當他們談到過去犯的錯,最常說的是:「事情已經造成了,也已經過去了,我不可能回到當時改變過去!」所以真的要去面對,會引發很大的無力感,只能看著自己造成無法抹滅的傷害,而受傷的對方每次提及過去就像火一樣烤著自己的內心。如果這樣的心情難以忍受,就可能會要求受害者原諒,因為那是讓他們跳過感受自己造成的痛苦而得到救贖的方式。想當然爾,對受害者來說那樣的要求是如何無法言說的難以承受。
從旁邊的人的角度又可以怎麼理解?其實大部分的人都是好人,都看不得別人一直在痛苦中,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都很想幫助別人,想要終結那樣的難過,因為別人的難過變成自己的難過了。如果難過一直存在,旁邊的人怎麼試也無法緩解,久了自己也會受不了,不是離開,就是開始強力說服要放下。某個角度來說也是因為想要緩解自己的不舒服。所以就會發生班上學生有衝突,老師就把兩方叫來,耳提面命一下,然後要雙方握握手,或甚至擁抱一下,接著
說:「你們互相和解了喔!這不是很好嗎?這件事就過去囉,以後大家都是好朋友」。有些小孩可能真的就放下了,但這種事情一再發生,握手真的就表示內心沒有不甘心了嗎?我們有沒有遺漏了甚麼?
我真的相信人的天性是願意原諒的。我們看看小孩,他們是最懂原諒的人,而且他們的原諒是真的原諒,心中就沒有罣礙了,前一分鐘還氣得不想跟你說話,下一分鐘就還是想要跟你分享。記得曾讀過一篇文章,描述一個小孩看到大人為自己做錯的事情懊悔痛哭,小孩不解地說:「那就說聲對不起,然後以後不要再做就好了啊!」那真的是我從很多小孩口中聽到的,不管他們的父母多麼過分,他們真正的希望不是要懲罰父母,而是父母能改變,能停下來,這樣就好了,然後他們還是會全心愛他們的父母。
如果原諒其實是人的天性,為什麼搞到後來原諒這麼難?我覺得是因為沒有允許受傷的人充分表達,讓他們感覺受過的苦難有被看見,有被理解,甚至覺得受到幫助。如果虛假的原諒一次次的發生,每次的原諒其實就變成一個傷口,到最後真正的原諒就很難自然出現了。其實「我可以理解你為什麼那樣做」跟「我還是無法原諒你」是可以並存的,一直到真正可以甘心放下。
所以下次如果父母感覺孩子無法原諒你們,不是壓著孩子接受你們的道歉,也不用覺得自己很爛,就深深吸一口氣,然後告訴自己:「我允許我的孩子經歷找到原諒的過程」,然後把焦點放回自己身上,承認自己犯的錯,找到避免再次造成傷害的方法,然後對自己和他人更善良。因為要求別人原諒的人,通常是最無法原諒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