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受到關注的成人禮

如果沒有另一雙眼睛見證人生的重要時刻,這個時刻的意義就變成煙一樣消散,無法成為個人存在的一抹色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近是畢業季,我高三的兒子也是今年的畢業生。在畢業前一兩週,他忙到沒時間跟我說話,也很累的樣子,一下子畢業公演,一下子謝師宴,一下子班上的畢業餐會,最後還有畢業典禮。他顯得有點調適不過來,跟我說了好多次沒有要畢業的實體感,到畢業典禮當天早上還是這樣跟我說。

我跟一位朋友提到孩子要畢業了,聊到她對自己當年高中畢業沒有甚麼印象,也提到在當年這對很多家庭來說也不是甚麼大事情,她的父母也沒有給予很多關注。她結尾說這樣想一想好像自己的高中生活很悲慘。我聽完後一時想不懂悲慘在哪裡,因為的確在那個年代高中畢業也不是甚麼大不了的事,對要忙於生計的父母來說,沒有甚麼反應也不算太不尋常。一直到我去參加兒子的畢業典禮,看到學校老師們慎重地看待,孩子們盛裝出席,家長們非常投入的參與(有學生和家長穿著原住民的傳統服飾出席,還有用羽毛裝飾、好炫的頭冠)。我看到孩子們如何經驗整個過程,他們的反應,大人的反應,我就理解那個悲慘可能是甚麼。

在那樣的年代,那個悲慘好像是沒有人覺得這個孩子的經驗是重要的,即使是像高中畢業這種跟未成年的歲月告別的儀式。沒有大人的引導和反應讓孩子知道他在經驗的跟他自己的人生息息相

關,跟他到十八歲前經歷甚麼而形成現在的樣貌有關,整個過程就是沒有被看見。

我兒子的畢業典禮上,我真的感受到孩子們在一個很不容易的過程中,就像結束了一個旅程,而下個旅程的起點是在一個斷裂之外,需要有點用力地跳躍才能過去,也難怪我兒子一直說他沒有真的要畢業的感覺。那個經驗是如此之巨大又模糊,好像有些很重要的東西要去體會,但如果真的認真去體會,好像有些東西又是承受不住:要跟朋友同學分開了,而且有些人可能今生不會再相見;不會有那麼罩你的老師了,之後的師生關係非常不同;連爸爸媽媽都不太能罩了,因為已經十八歲了,做錯事警察已經不會找父母了;可以做很多之前不能做的事,例如喝酒、開車等等,世界更廣,也意味著要為自己負責了,更不用說不太確定之後上的學校是不是真的是自己的未來。

有時我們會覺得現在的年代太在乎一個孩子的感受了,好像是太多了或不必要的,順順的過就好。這種方式也有它的好,但我也看到的確孩子的感受很被在乎時,他們每個人長成的樣子都非常不同,就像我兒子班上的學生,每個都非常鮮明,不是同一個工廠做出來的產品。我想即使他們還在掙扎自己的存在感,但已經比只能隱身在群體中沒有任

何特色的人好多了。

回想過去,當年我也沒有這麼清晰的看見自己,更沒有像我兒子的勇氣,剛畢業就一個人到美國自由行(我第一次出國是在大三暑假,而且是跟團)。他出國那天我陪他去機場,在火車上他還是說沒有要出國的感覺,覺得好怪。一到機場大廳,看到各家航空公司的櫃檯,他就開始有感覺了,興奮了,也緊張了。

Check in 完,我們到觀景台,夜空中飛機起落,他更有感覺了。到要進入海關時,那是他需要獨自進去的地方,我已經無法陪他。他變得超級焦慮,甚至跟我說現在能不能說不要去。我看著他,心想:「你不去,我超級想去的!」但我只是跟他說可是現在機票也不能改成我的名字。我給他一個擁抱,可以感覺比我高的他就癱在我的肩膀。我告訴他:「你有足夠的能力和力量去面對。」我心想:現在你有的焦慮,是不論我多麼愛你都沒有辦法幫你分擔的,我知道那個未知,去面對茫茫人海中孤身一人的感受,那極其可怕,但只有越過這個恐怖,世界才是你的。

台東到台北,又回到台東,好遠一趟旅程,只為了去送他,但我覺得值得。對我來說,我見證他人生一個跳躍;對他來說,我希望他能經驗這樣的重要時刻有人看見。

留言區

No data was found

若這篇文章引發您一些靈感或悸動想要分享,非常歡迎您留下文字跟心理師互動。心理師可能會覺得某段文字很適合放在文章的回饋處,讓未來的讀者有更多迴響。請註明您是否願意將您的文字分享出去,但是否發布的決定權保留給心理師。如果決定要公布,我們只會公布您的姓,例如陳小姐。若您願意分享,而文字中有牽涉隱私的資訊,心理師會跟您聯繫確認可以公開的部分。

姓名 *
電話 *
電子郵件 *
分享內容 *
是否願意公開分享您的回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