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很好笑

孩子在多年之後,而且要很多年之後,或許在某個時刻,才驚覺原來父母已經在限制下做最大的努力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我們生下來就知道當父母是怎麼一回事,人類大概很快就滅絕了,因為當父母真的要經歷很多鳥事,用一般成本效益的概念來算,當父母怎麼算都不是一個腦袋正常的人會做的事。

有一次見到一位社工朋友,她的工作就是用各種方法幫助被父母不當對待的孩子,這個工作當然是不容易,而我剛被家裡的孩子弄到懷疑人生,就跟她說這些孩子要很久很久以後才知道自己有多幸運(我還強調很久很久),結果這個社工朋友眼淚就掉下來,害得我也跟著掉眼淚。那個眼淚包含的是在為孩子努力的大人心中的糾結,不管是身為兒童社工的她,還是身為母親的我。

在帶父母團體時,有時我會用角色扮演幫助父母了解親子關係中發生甚麼事情,還有嘗試不同的因應方式。我總是很鼓勵父母扮演小孩,也的確很多父母結束後大呼身心舒暢,甚至有人不想回去當父母。為什麼?因為在孩子的角色我們可以不講道理或為所欲為,不用負擔責任,可以講一句「不要」,然後甩頭就走。我們大人也想要這樣啊!但回到現實,我們都知道我們之所以被稱為大人或父母,是因為我們需要承擔孩子無法理解的責任,無法無理取鬧。

手機的使用是現在許多家庭的衝突點,我家也不例外。一次我國中的小兒子跟我吵他的手機時間太少,沒有哥哥多,越吵就扯得越來越遠,越來越模糊。最後他鬧說他覺得二十四小時被監控,被誰?被他的爸媽,就是我和先生。他就說要去警察局問監控別人有沒有刑責(我已經在心裡笑到有點不行)。我說好,他可以去問警察,他說要我跟他去(更好笑了,到底氣壯不壯?還要他控告的媽媽幫他撐腰)。我當然說如果他覺得這個很

重要,是他想知道的,他要自己去(我想的是我才不要跟你淌這個渾水,真的去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但是我知道如果你去,警察杯杯會好好照顧你)。

更好笑的是當弟弟在說哥哥也怎麼樣怎麼樣做不好,並且舉出一連串的證據時,在另一邊哥哥也說了一大串的事情控訴我們偏愛弟弟。不管我和先生千方百計用各種方法說明,他們對這件事的態度始終如一,真的是父母難為。哥哥說想要找弟弟一一列舉事證,原來我不是很認同,覺得只是兩人吵起來,但後來我有點想通了。弟弟對我們的抱怨其實是他要讓哥哥聽到的,他知道我們沒有偏心,但的確我們比較信任自制力高的哥哥,可是哪有完美的人,哥哥總有被他抓到做不好的時候。但弟弟還不知道的是當他掀別人的底時,沒有注意到自己的屁股比對方更光。 而哥哥呢?有時弟弟無理取鬧,哥哥聽到也非常不爽,很想數落弟弟討個公道,更覺得父母辦事不力,無法控制家裡這個不定時炸彈。我們為了不要讓事情炸開,都跟哥哥說他這時要做的是好好照顧自己,去其他地方做他想做的事情等等,不要繼續跟弟弟纏鬥。但久了,我注意到哥哥被我們制止,默默離開的表情,而且我相信在我注意到之前,他已經忍受這樣的處理方式很久了。哥哥一直都是比較壓抑的孩子,但如果我是他,要衝出口的憤怒一直被擋下來,我也會覺得不公平。他需要的是讓弟弟知道他的不滿。

所以我決定讓他們好好吵一架。我們選了個時間,講好規則,我和先生都在,兩人坐遠一點(這樣真的打起來我們才有機會阻止),然後就說平常他們對我們抱怨對方怎麼樣怎麼樣,其實真的該直接

跟對方講。沒有原先想像的一炸即開,一個孩子有點怯生生地開始抱怨,另一個當然馬上反擊,越講越大聲,但很快張力又下來了,因為發現對方講的也有道理,也發現攻擊對方會被對方用更多事情攻擊回來。

這樣一來一往,兩個孩子講完了,兩人都比較好了,箭頭還是要指向父母,說我們不公平。我先生聽他們說完,口氣乾脆地說:對!爸爸承認我不公平,因為你們本來就不同,我們需要考慮甚麼方式對你們最好而用不同的方式對待你們。這次的吵架就結束在這裡。

孩子們服氣了嗎?我不清楚,因為之後兩人的時間越錯越開,衝突的機會大幅減少,而先生那番言論是否能說服他們?我也不知道,但之後的確就比較少聽他們說我們偏心。

公平一直是家裡很重要的議題,但有時公平是一個假議題,因為不可能有完美的公平:孩子的氣質、需求、盲點都不同,年紀也不同,怎麼可能有絕對的公平,而很多父母就卡在這個痛苦中,不管怎麼努力,還是會被孩子質疑。父母當然需要誠實的面對自己是否偏心,尤其上一代重男輕女、傳承香火和光耀門楣的傳統觀念非常普遍,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父母無意間也會接收這樣的觀念,除非父母有意識的覺察這件事並做出調整。但如果捫心自問,對孩子的愛都一樣,那就接受不管多麼努力,總是無法被孩子理解的感受。

人生的奧祕就是:孩子在多年之後,而且要很多年之後,或許在某個面對自己的孩子或是聽別人故事的時刻,才驚覺原來父母已經在限制下做最大的努力了。

留言區

No data was found

若這篇文章引發您一些靈感或悸動想要分享,非常歡迎您留下文字跟心理師互動。心理師可能會覺得某段文字很適合放在文章的回饋處,讓未來的讀者有更多迴響。請註明您是否願意將您的文字分享出去,但是否發布的決定權保留給心理師。如果決定要公布,我們只會公布您的姓,例如陳小姐。若您願意分享,而文字中有牽涉隱私的資訊,心理師會跟您聯繫確認可以公開的部分。

姓名 *
電話 *
電子郵件 *
分享內容 *
是否願意公開分享您的回饋 *